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

天堂不撤守-讓國防經費「效益極大化」

誠如我一再舉花「七百五十億」買三十架阿帕契直昇機採購案,就算政府是「買定了」,也有「用功買」與「偷懶買」的分別,國防單位卻顯然選擇了後者,那就是請美軍當「採購代理人」,而台灣要做的就是:付錢!然後等著直昇機送過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《商業周刊》報導了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日前發表的第一次國情咨文,以及其所引起的全球震撼。而其中,讓筆者注意的是,該文探討歐巴馬在「有所為與有所不為」之間,他決定引導美國從浮華走向實在。這不禁讓我反過頭來想到我們的政府,面對這波全球性的風暴動盪,是否有足夠的覺悟,打破過去形式主義的官僚因循,實實在在的做到:正視危機、不做虛功、把握緩急、錢花刀口,引領新氣象。

 這個題目當然龐大,我仍想舉我關心的國防預算為例,來談談,我們該有什麼樣的國防思維。

 首先,即便不去質疑天文數字的軍購效能,筆者仍要不客氣的說,多年來國防主政者不但是個凱子,還是個偷懶不用功的凱子。以九十八年度編列新台幣三千二百五十六億國防預算為例,整體結構分配「人員維持」部分為一千二百九十五億元,「作業維持」部分為九百二十八億元,「軍事投資」部分為九百二十八億元。至於「軍事投資」部分,九十八年度至一百零二年度投資額度將高達五千零七十六億元。

 以合計占年度國防預算六成的「作業維持」和「軍事投資」來論,這將近二千億元的巨額經費大部分均用於對外採購。換言之,就是單純的「為買武器而買武器」,那就是,這些錢花了,既不會提高國內之科技水平,也不會改善台灣的經濟及擴大就業機會。

 更具體的問,國防部在「四年期國防檢討」報告中臚列軍事採購清單有哪一項可以和國內產業結合、發展經濟、擴大就業的?

 誠如我一再舉花「七百五十億」買三十架阿帕契直昇機採購案,就算政府是「買定了」,也有「用功買」與「偷懶買」的分別,國防單位卻顯然選擇了後者,那就是請美軍當「採購代理人」,而台灣要做的就是:付錢!然後等著直昇機送過來。而這種「消費性的軍事採購」,全世界只有我們和沙烏地阿拉伯仍用這偷懶的方法採購。

 為什麼我們不能夠像韓國、新加坡、印度、瑞典一樣運用工業合作方式,採取「投資性的武器採購」模式,讓採購與我國的產業連動,要求採購項目有關鍵技術的移轉與高比率的台灣產製?如此「效益極大化」、「一錢多用」,不但可以買到要買的武器,也可以帶動經濟發展、創造國內就業機會。

 就以我國已有經驗與人才的潛艦採購為例,八艘潛艦假設以二五○○億分十二年概估,倘若採取「潛艦國造」的模式,則占三十%(約七五○億)的人力費用必 能擴大本土就業機會,而占六十%的裝備物料費用,國內約可提供四十%之品項(約六○○億)。加上日後維修能量的建立(約一五○億),如此,至少有一五○○億可用於國內,如果再進而引進投資、及相關技轉,則將產生加乘之經濟效益。

 基於同理,國防經費中占四十%以上的人事費用也應有另一種層面「多功」用途,亦即善用國防的兵力資源,除了作戰演訓之外,應思考如何將龐大的兵力資源在和平時期貢獻於國內事務。位處地震帶與颱風帶的台灣,天災的威脅遠遠超過戰爭。而天災又是從不曾間斷,九二一大地震,令人餘悸猶存,每年暑秋之際,颱風帶來的水患和土石流,沒有例外的都造成生命、財產的重大損失。

 基此,筆者認為政府應重新思考國軍的任務架構,將救災、備災納為國軍常態訓練(如都市搜救等),並充實救災救難的相關設備,當地震與颱風來臨時,國軍就可化身成為專業的隊伍,就像敵人來襲時一樣,守護人民。

 總之,即便政府堅持要維持GDP的三%作為國防預算,非花不可!也請「聰明」、「用功」地讓這筆天文數字花在刀口,務必將龐大的國防預算發揮綜效,助益國內經濟以及提升救災備災等實用的國內事務。請問政府你覺得呢?(作者為律師,法學教授)

* 2009-03-23 * 中國時報
* 【■陳長文】

沒有留言:

贊助商廣告